贞观十六年五月初五夜,一桩突如其来的刺杀晋王案爆发,晋王本人虽毫发无损,然,护卫之王府亲卫死伤惨重,死二十三,伤三十七,竟无一歹徒落网,也未曾在现场发现任何有用之线索,帝闻之震怒,于次日连下三道诏书,限时三日,严令京兆府、刑部务必侦破此大案,同时下令南衙诸军执行宵禁任务,全城大搜,有关诸皇子不满晋王入主东宫遂行谋刺之流言传遍京师,一时间人心惶惶不安,朝野为之震动。
五月初六、初七接连两日里,京师的气氛都紧张得很,刑部、京兆府、南衙诸军轮番上阵,侦骑四出,将好端端的京师搅得个底朝天,为此而受到牵连、被莫名其妙抓入牢房者众,京师里那帮子地痞流氓因此可算是倒了大霉,不少外地来京的武人也遭了池鱼之殃,京兆府的牢房为之爆满,只可惜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力量,费尽了心机,却始终一无所得,那些个刺客就宛若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此一来,可苦了那些个具体办差的衙役们,为此而挨了板子的不在少数,每日点卯之后,都有衙役因未能有所发现而被打得哭爹叫娘,也算是这群家伙平日里打犯人打得爽快的一种报应罢,只便宜了那些看衙役们挨板子而乐开了怀的好事之徒们,算是免费看了场大戏。
流言传归传,京师乱归乱,这一切都跟李贞无甚关系,在李贞看来,这本就是场假戏,要是能拿住真凶才是怪事了,虽说早已料到老爷子会借题发挥,打诸皇子的板子,可李贞却也无可奈何,尽自心中不痛快,可该上的班照上,该忙乎的部务照忙乎,只是私下里严格地控制‘燕记工场’的撤离以及‘燕记商号’资产的转移,不过那些都是暗中的行事,至少表面上李贞一切都跟往常无甚不同,哪怕五月初八便是李贞的大婚之期,李贞也不曾请假作些相关准备,府中的相关事宜也只是由着管家刘德全与王府长史李千赫去整着,李贞连问都不曾问过一声,只是到了初八那天才停了班,一大早便由着礼部派来的官员陪同着进了皇宫,等候着老爷子的面谕。
婚姻乃是人生之大事,哪怕是寻常人家的婚礼也隆重得很,更何况李贞虽不是嫡子,却是战功最显赫的亲王,这婚事自然得办得轰轰烈烈才是,这不,早几日礼部官员就已经与内侍省通力合作将准备用来承办婚礼的武德殿打扮得花团锦簇,那些个大红布条、飘带之类的玩意儿硬是将偌大的武德殿装点得喜气非凡,可怜李贞两世为人都不曾经受过婚姻的考验,一被拥进了武德殿之后,立刻被一起子宦官们包围上了,又是沐浴,又是更衣,完了之后还得化化妆,套上了大红喜袍不算,还得戴上那笑了,便是张嘴的力气都快没了。
新娘子接到了,按说该可以打道回府了罢,得,还没呢,这皇家的婚礼可是京师难得的大喜之事,得与民同乐不是?于是乎,一大队人马就这么吹吹打打地又玩起了游街的把戏,愣是在满京师的大街上游了起来,鼓乐喧天倒是热闹非凡,一帮子人马都得了越王府送来的不少赏赐,自是人人卖力不已,那锣鼓声敲得倍儿响亮,就倒霉了李贞一人——大热天里一身厚实的喜袍在大日头地下暴晒,那等滋味光是想想就能令人头皮发麻的,这不,倒霉的李贞一身喜袍早已是湿得能拧出水来了,偏生还没处躲去,甚至不能露出丝毫不悦的脸色,心里头的歪腻就可想而知了。
终于,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游行的队伍总算是转回了皇宫,再一次见到皇城那高大的宫墙,李贞没来由地感到一阵亲切——难熬的历程总算是结束了!不过嘛,李贞身上那身大红喜袍却因湿了干,干了又湿,早已是如同盐碱滩上的草地一般,到处是一圈圈的盐渍,再配上那张因化妆被汗水冲刷得乱七八糟的大花脸,不用化妆,上了戏台子,直接就能演小丑了。
得,总算是将老婆接回来了,那就赶紧拜堂不是?这不,由着一起子小宦官们侍候着匆匆更衣沐浴了一番之后,一队新人踏着鼓乐声,准酉时正牌走进了喜堂,由着礼部官员指挥着在喜堂上站定了。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送入洞房!”
送入洞房?哈,送入洞房的是新娘子,至于李贞这个新郎官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要想见着自家新娘子,不过五关斩六将,门都没有——不单一起子皇子们到齐了,在京的宗室王爷们也没捺下,再算上奉旨来贺的朝廷重臣外带那些个外藩属国的贺臣,呵,偌大的承天门广场上可是满满当当地摆了近两百余张大桌子,李贞这个新郎官要想回洞房,不喝足了,想走都不可能。
奢侈啊,奢侈,他娘的,讨个老婆还得这么费事,晕哦!李贞站在承天门的城楼上望着下头那人山人海的样子,心里头就直打鼓,满心眼里全是悲壮——为爱牺牲之悲壮乎,其情难切矣!
“父皇,母妃,今日是儿臣大喜的好日子,儿臣能有今日,全是父皇、母妃舒心栽培之功,儿臣铭记在心,永生不忘,谨以水酒一樽,表达儿臣的谢意。”依照着皇家婚宴的惯例,由充当司仪的礼部郎官发表过一番城池滥调般的祝贺词之后,便轮到李贞这个新郎官上前拜谢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