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出了数位在文学上造诣颇深的人物,尤其是桐城方以智,是和侯方域齐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
曹文焕自然知道,方家是桐城大族,由于明末战乱,贼寇一度危胁桐城的安全,为了保全财产,方孔炤才带领整个家族,来到南京定居。
听说去见另一位少年才子方以智,曹文焕自然一百个愿意,这些人在明末赫赫有名,尤其方以智忠肝义胆,他要想在明末做出大事,必须要结交这些人物。
侯方域在城中租了一辆马车,在他的指点下,一路穿街过巷。路上,曹文焕听到外面熙熙攘攘,进入耳膜的都是一些吴侬软语,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明朝的京师相比,别有一番滋味。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马车终于停下。掀开车帘,曹文焕看到一处恢宏壮丽的大宅院,石狮铁门,气象不凡,简直比他在阳和做守备之时的府阺还要阔气。
门前另有四个身穿黑色短褐的家仆,分列两侧。
侯方域把事先准备好的名帖递上,三言两语说明了来意,守门的家仆立刻进去报信。
不一会儿,只听见门内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没看到人影,先听到一个爽朗的声音传了出来:“今天是什么日子,居然一阵春风,把侯公子吹到方家来了。”
随着声音,门前出现数条人影,其中一个生员打扮的少年公子,正满面春风的微笑着,一脸掩饰不住的喜色。
侯方域见到此人,微微一笑,急忙拱手为礼道:“小弟和方兄有几年没见了,想不到方兄更见精神了,小弟这厢有礼了。”
“哎,侯公子,你怎么还和我客气起来了,不用说咱们两家的交情,就是你我之间,也是交往已久了。侯公子快请到堂中坐坐,家严已经在那里等侯了,咦,这位是……”
少年公子看了曹文焕一眼,露出狐疑之色。
“哦,忘了介绍,这位曹兄弟,方兄想必也听说过……”
“小弟曹文焕……”没等侯方域说完,曹文焕微笑着自我介绍起来。
“曹文焕?”少年公子一谔,似乎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正想要再细问一下的时候,身后一位同样身穿衫的公子跨前一步,惊声道,“曹文焕?莫非是坊间一直在流传的那位‘曹猛子’……曹将军?”
“哈哈,方二公子好眼力,这位曹兄弟,正是最近一直风传的那位禁军副将。”侯方域哈哈笑道。
“嗬,原来你就是那位少年将军,我早就听说了你的事迹,一直对曹将军的事情景仰不已,快请到堂内去坐坐。”这位少年表情惊喜,言辞之间十分激动。
通过历史,曹文焕已经猜出这二位少年的来历。这位紧紧盯着自己的少年,一定是方家的二公子方其义,此人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是他在历史上的才华,一点也不比其兄方以智差多少。
至于先前和侯方域攀谈的那位公子,肯定就是赫赫有名的桐城方以智了。
“曹将军,快请快请,曹将军年轻有为,能光临我方家,真是蓬筚生辉啊!”方其义一只手紧紧地握住曹文焕的手掌,眼中全是一片炙热之色。
曹文焕一愣,他虽然立过功勋,但是毕竟是武职,在明朝,武将地位一向低下,何况此时他已经被朝廷除名了,方家兄弟,为什么还会这么热情?
此时不及细想,急忙拱手答谢,说了几句谦逊的话。
众人吵吵嚷嚷,把侯、曹二人迎进宅内。方宅十分宽阔,穿堂过室,走过了好几座堂屋,眼前出现一座青砖铺就的四合院,院中种着一排杨树,一位身穿朱衣,头戴方巾的老者,正带着几位家人站在院中。
看到侯方域在众人拥簇下走来,老者掸了掸身上的尘屑,哈哈笑道:“今天院里飞来了一只喜鹊,老夫就说,今天一定会有贵人临门,可巧,侯贤侄就过江来了。几年不见,侯贤侄是生得越来越出息了,你祖父最近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