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隋圣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三章 王家的反击(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累次升迁至少吏部。他提拔八个人担任县令,他们都有突出的政绩,时人认为他有知人之明。不久转任内史都上士。[3]

    开皇初年,因以前的战功,封爵平昌县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入京任尚书右丞。当时西羌归顺,朝廷诏令宇文弼为使者去安抚他们。宇文弼设置盐泽、蒲昌二郡而还京。转任尚书左丞。他当官正色凛然,为百官所惧惮。

    开皇三年,突厥人进犯甘州,宇文弼以行军司马的身份跟随元帅窦荣定打败突厥。回京后授任太仆少卿,又转任吏部侍郎。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杨素出信州道,令宇文弼持节,为诸军节度,仍然兼任行军总管。刘仁恩打败陈国将领吕仲肃,宇文弼曾参谋其事。加授宇文弼开府,提升他当刑部尚书,兼任太子虞候率。

    开皇十八年二月初四日,隋文帝任命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率领水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句丽,并授任宇文弼为杨谅的府司马,仍兼任行军总管。回朝之后,宇文弼历任朔州、代州、吴州三州总管,都有能干的名声。

    仁寿四年,杨广继位,调任宇文弼为刑部尚书,仍持节巡视黄河以北各地。回京后授任泉州刺史。大业元年正月十八日,授任为刑部尚书。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十九日,转任为礼部尚书。

    在朝廷中,宇文弼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让杨广忌惮的官员。历史上在几个月后和光禄大夫贺若弼、太常卿高颎同时被杀。

    宇文弼当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此时的他正在为眼前的圣旨担心。

    宇文弼觉得大隋这次同时接待吐谷浑,突厥,高句丽三国使团意义重大,特别是当三国使团气势汹汹的联袂而来,想要跟大隋和亲的情况下,大隋首先要保证的是接待中的礼仪、饮食和安全等,只有这方面做的无可挑剔,才能跟三国使团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讨价还价,要是这方面做的都不够周详,丢了天朝上国的脸面,还怎么对三国在殿堂上颐指气使,到时候让三国使团抓住了自己一方的把柄,倒将自己一方一军,到时候事情就难办了。所以他觉得像这次这样的接待任务,是不能疏忽大意的,现在陛下将太子殿下派到自己身边协助工作,他认为让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太子参与其中,肯定会碍手碍脚。

    鸿胪寺少卿陈延心中的忧虑跟宇文弼不同。

    他认为杨暕这次参与到这个任务之中是非常不明的选择。他觉得像这次接待吐谷浑、突厥、高句丽的三国使团的情况比较特殊,鉴于吐谷浑这次觐见的目的是为了向大隋亲和,而且还是联合突厥和高句丽同时觐见,这里面将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只要接待的过程中出现一点的差池,就可能会酿成大错,到时候鸿胪寺和礼部脱不了干系,而这个时候让太子殿下协助,恐怕就不是只为了赚点功劳这么简单了。

    因为要是能够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只能说明这是礼部和鸿胪寺该做的,可要是出现什么错误,太子杨暕可就不只是被陛下训斥简单这么容易了,恐怕朝中大臣都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落井下石的机会吧,特别像现在闲的蛋疼的御史台的御史们。再者他也不相信有这么好的一个可以将杨暕置之死地的机会,哪些躲在暗处,时刻都想太子杨暕丧命的仇敌们,会眼睁睁的放弃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

    所以陈延认为不管怎么说,陛下这次让杨暕协助自己和宇文弼,是将杨暕往火坑里推。

    陈延没有出色的世家,他能有今天是因为他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他虽然不是太子一党,但他并不希望太子出事,一个太子对一个国家来说太重要了,

    现在帝国刚刚去世了一个太子,如果现在太子杨暕再出什么事,对付大隋来说是一次灾难。

    陛下这是想做什么呢?这也是陈延的考虑的问题,可是他百思不得其解。

    而洛阳城中的诸势力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一种久违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这次吐谷浑,突厥,高句丽一同到洛阳觐见的目的是什么,是向大隋逼婚,是向大隋讨取更多他们需要的东西。

    而这次绝对是一个可以打击杨暕的机会。他们又怎么会放过呢?这里面最高兴的人,就要数杨续独孤震等人。杨续是因为一场马球比赛输给了杨暕,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才会跟杨暕不死不休,至于独孤震,还是因为杨暕在军营斩了周宁的缘故。

    当然这些势力们现在还只是在心里想想,还没有立即召集自己的心腹开始密谋良策。

    可是有两个人已经等不及了,他们就是吏部尚书王绪和他的三子大理寺丞王肃。当天下午,当王肃得知了杨广下的这道圣旨的内容时,他首先一愣,有点沮丧的觉得杨暕的运气怎么就这么好,这样的美差都能落到头上,继而便心头一动,发现自己想要找一个惩治太子杨暕的机会,现在机会不就来了吗?顿时他的沮丧之情消失了,他一脸兴奋的迫不及待的到了自己父亲的书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王绪。

    王绪听完之后脸上同样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眯着眼睛说道,“真是天赐良机啊!”

    “父亲也这么认为?”王肃很白痴的问了一句,“这次对付太子杨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