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隋圣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章 路遇(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强。

    原本号称有思十万的河陇关中的边军加上两大行营,不足三十万人,虽然分兵守御抗击北方突厥感觉吃力,但对付青海部落只有五万左右的游骑,帝国还是占尽了人口和兵力上的优势,再说行营的边将又并非个个都是庸碌之辈,如果不是伏允的吐谷浑王庭的骑兵的存在,马鲁的部落一直也不愿意正面挑衅帝国的底线。

    本来帝国无暇他顾之时,对于一向受帝国羁縻的青海部落来说,是一个趁势崛起扩张地盘的大好机会。如果能有个一两年的时间,趁着帝国的管治空白,吐谷浑不要说占据整个西北,至少控制整个青海草原,整个安多地区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杨广怎么会让吐谷浑强大起来,而且吐谷浑袭击杨暕后,杨暕也无时无刻的不想对吐谷浑展开报复,所以对于吐谷浑各个部落的局势,杨暕十分的关注。

    现在杨暕准备发展武威,自然决不允许吐谷浑的存在。所以在去年年前,杨暕就抢先控制了河陇的府州县,稳定了河陇局势,使得吐谷浑崛起甚至占据安多地区的机会变得渺茫。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时机稍纵即逝,失去了扩张的最好机会,吐谷浑此后再怎么心有未甘,再怎么与河陇暗中较劲(譬如部分吐蕃领部对隋的叛乱,就有吐谷浑暗中怂恿,煽风点火的身影),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撼动隋军的影响、

    而杨暕的锦衣卫一直以来就在吐谷浑内部,卓有成效的展开秘密活动,侦察、打探、游说、拉拢、威胁、收买、策反,使得吐谷浑十八家的上层贵族,支持与隋敌对的声音越来越小,诸王公诸台吉为了自身利益,都表示出希望加强与隋的联系,回到以前的那种道路——依附臣服于帝国,接受帝国羁縻,象征性的向帝国朝贡。

    内部舆情的变化,这一点,吐谷浑人肯定已经确切的感受到了,所以在这之前才有伏允和马鲁见面的事情。

    而锦衣卫张老四在杨暕去年离开武威后,就来到了青海,目的就是想弄清楚吐谷浑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张老四在青海几个月,对青海各个部落的情况也知道的差不多。他知道杨暕让他来是干什么的,所以这几个月他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任务与心。

    同时青海的兵马调动自然是瞒不了他的眼。

    根据张老四的观察,吐谷浑用兵的机会很大,所以最近的军鸽传书,字里行间都充满着这件事。

    活动了一下手脚,张老四回身向自己下榻的营帐行去。

    …………

    通往武威的驿道上,一支马队兼程疾驰。

    这是在古休屠泽待了十天,返回武威途中的房玄龄一行,虽然没有亮明任何可以表明身份的认军旗号,但整肃的队形,飘扬的旗帜并不能让外人误判了他们的身份。

    能在河陇地面上疾驰而没有人上前盘查的马队,大约除了军中人,不会再有其他什么人了。

    房玄龄作为杨暕留在武威的全权代表,责任重大,所以在武威的这一段时间,房玄龄无时无刻不在与陇西各个部落联系,这古休屠泽就是这一次他的目标。

    一路疾行,马队也不在沿途驿站休整,饮马打尖全然一付作战行军的架势,人吃干粮干肉炒米奶酪,马喂大豆、小麦、高粱、干草、蒿、食盐等干燥混合后精制的马粮,骑士和马匹的饮水也都定量饮用,不许多喝也不许少饮,在细节上一点都不许马虎。在骑兵军团,马匹比人还要精贵,马匹是骑士的另外一半生命,爱惜马匹,一向是骑兵作战的第一信条。

    突然,从前方天空的云层中闪出一缕亮白的‘闪电’,贴着云层直飞过来,还有一种极细微,几不可闻的怪异声音传入耳中。

    “是军鸽!”奔驰中的房玄龄不假思索地作出全队停止前进的手势。

    号角手吹响了停止前进的号令。

    战马长嘶,疾驰的马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勒马缓缰,在冲出去十几步之后,停下了奔驰的脚步,仍然保持了完整的警戒队形,将房玄龄护在中间。

    马队中有供军鸽辨识的‘鸽帜’,高空中的信鸽在空中转了几圈,显然是已经辨认出来了‘鸽帜’,正等着马队发出正确的翔落信号。

    “舞鸽旗!鸣鸽哨!”房玄龄命令道。

    “是!”

    随在房玄龄身边的一个骑士,迅速从鞍前的一个囊袋中取出两面颜色鲜艳的小旗,端坐马鞍,按着一种特殊的方式舞动起来;

    而另外一个骑士,则将一个银哨衔在嘴边吹动,一股低婉转咽之音乍然破空,直上天中,虽不响亮,竟是有一点儿响遏行云的势派。

    一声鸽鸣,飞翔在高空的一羽雪鸽,翩然而下,落在舞动旗帜的骑士左臂之上。

    房玄龄接过骑士呈上的信管,取出纸卷,展开略看了看,笑着对护卫说道:“锦衣卫做事很有成效,吐谷浑蠢蠢欲动了。马上通知太子,”

    “是。”

    …………

    洛阳,现在的洛阳城人口约有一百多万,再加上又是大隋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吸引了许多各国商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