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异界神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百三六章 皇陵乱(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明灯高挑,身穿便服的老者。皱眉紧锁,手中执笔,凝视着桌上的白纸,却不知从何下笔。

    易学长叹一声,揉了揉满脸皱纹的眉头,脑中回想今日再兵部收到的几张折子。

    那七八张折子都是监察院御史们呈上来的。

    至于,监察御史是干什么?

    监察御史属监察院0

    监察院,通常弹劾与谏言。

    监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全都御史,及大秦王朝十三省十三道监察御史,共一百二十人左右。

    京城监察御史十二人,正八品。

    因为品级仅正八品,无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只能由侧门进出,非奏事不得至朝堂。

    但,监察院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

    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

    凡百官猥耸贪冒坏官纪者,劾。

    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者,劾。

    因官吏均受其监察,权限甚广。颇为百官忌惮。

    官轻权重如此,所以选授也极慎重,规定御史必从进士及监生中有学识并通达治体者选任。

    监察御史说白了,就是给天子打小报告的下流角色,说一些百官不敢说的找死话。

    死谏,死谏,

    就是从监察御史身上发明出来的。

    拼了老命,却换来一个被人戳脊梁骨的芝麻小官。

    可是,让易学头痛的是,兵部收到七八个折子都是借助京城兵变一事,弹劾各路诸侯,和各路大将们的。

    而,蒙熬西大营,易虎也在其列。

    这些御史都是刚刚提拔起来的年轻一辈,说白了,没有秦元明的旨意,这些御史根本不会贸然得罪大秦的将军们。

    易学明白,这只是一个预兆,一个试探。

    是那位大秦新君要开始消减各路诸侯的兵权的前兆。

    东南西北,四大军营的总兵力加起来足有一百二十多万,每年的军饷军备冉据了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十余年来,老皇帝秦萧宗坐镇皇宫,控制着中原四省,对于其余边塞的将军们,确实有些放纵。拥兵自重是必然的,而,前几代皇帝对四大营的将军们也是恩威并施。也从未想过要从将军们的手中收回兵权。

    秦元明年轻,正值壮年,刚刚登基,满腔抱负,一身威武  无人能及。

    从旁又有压制了一二十年的精相韩非辅佐。

    这样一个皇帝,让他固守先辈的江山,必然不可能,他想建立更大的基业,更大的江山!

    要打战了,要打大战了!

    打战的前提,必然先安内,后攘外。

    蒙熬和草原便是秦元明的自标!

    易学知道,被大秦历代皇帝视为眼中刺的无疑便是草原。

    草原辽阔,地形千变,沙漠,草原,隔壁。峡谷

    易学在蒙熬数十年,也未曾完全摸清草原的地形。

    而,草原大大小小的部落足有上百个。

    草原的王庭数十年来空前强大,却也只是联盟统一了三分之二的部

    。

    虽然草原的总人口仅有数百万  还不及大秦的一个省,但是,草原人凶悍坚韧的个性,和强壮善战的体魄,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征服的。

    不然的话,草原如何和大秦。和前朝大晋周旋了数百年?

    要打下整个草原需要多少兵力?

    三十万?五十万?还是一百万?

    以易学打战数十年的经验也无法估计这个数字。

    还有一个原因,秦元明当年在蒙熬和草原人打了五年的战,易学依然清晰的记得,当年这位被草原人又恨又怕的大皇子,曾经指着草原王庭的军队喝道:终有一天,我秦元明会血洗整个草原!

    数万大军之前,那是多么豪迈威武的一句话。

    自从秦元明重伤之后,易学一度认为这一辈子秦元明都无法再踏上草原的大地,曾经认为大秦和草原之间的拉锯战会一直这样下去。

    可是现在,易学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他知道今日的大秦皇帝秦元明会实现他当日的誓言!

    让易学不得不佩服的是,秦元明还没有出手,却草原王庭最仰仗的国师膏怒哈死在了皇城之下。

    “这就等于砍了草原王庭一只手臂!厉害!厉害!不过,草原王庭也不会就此罢手吧!”

    易学沉思了很久,才提笔狂抒。准备先给自己远在蒙熬的儿子提

    醒。

    亚郊皇陵。

    在陵墓的外围,有三道城垣,形成三城包裹陵墓的平面布局。

    皇陵的中轴线两旁,建设了不少祭祀,护卫,住所建筑,形成规模宏大,森严壮观的皇陵建筑群。

    经过精心的设计,规划,施工,建成的皇陵,气象巍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