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帝国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章 云集、回家(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比他们行军更加迅速的哨骑就开始监视着他们,并不断的把消息传回腾越。

    同时,在滇西的各个势力也把视线齐刷刷的扫向腾越城外的那一片土地,这里面不仅仅有清兵,更有着左右摇摆的土司,依然在奋力挣扎的明朝残军,甚至于还有一些犹豫于究竟是投降还是不投降的明军。

    其中,还在滇西各处转战的白文选部,在信息极度闭塞的情况下,依然听到了孙永金的事迹。虽然从传言中,他没法完全的分辨出腾越那边究竟发生了多大的战事,不过,有一点他是可以确定的,既然清兵在同沅江交战的时候,都要从捉襟见肘的兵力中抽调出人马压制过来,足见那个人对清兵究竟造成了多大的压力。

    于是,心中一动,对着部下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去见见那个人。”

    他的那些部将在丛林中跋涉已久,日日都面临着覆灭的危机,今日听到这样的传言,也是心中一动,与其在丛林之中挣扎,倒不如出去搏上一把,或许还真能成事,也未可知。

    因此,齐声说道,“愿听差遣。”

    南甸境内,一名骑兵飞快的窜入孙永金的营中,只见他拿起急件快速的扫描了一遍,心中计议已定。

    这里的军队基本成型,那些曾经错判了形势的寨主们正忙不迭的向孙永金大献殷勤,想要及时同清兵撇清干系,特别是看到那些最早投向孙永金的兵马,个个都有所封赏。于是,满眼都是羡慕神sè,大叹自己当时怎么就瞎了眼,怎么就认为拥有清兵做后台的原宣抚使和钱老三必胜呢,以至于搞得现在心中揣揣,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下场。

    不过,最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孙永金大手一挥,一句既往不咎便揭了过去,于是心下大定,更是充满感jī,若是碰上其他人,少则破财,多则破家,那会这般轻松,再加上见过孙永金的兵马,见过他对清兵的心狠,知道这不是软弱,这是仁慈。因此,回到家中,就纠集着寨中子侄,要塞到南甸军中,孙七也不拒绝,只是说了一句,“军中纪律严格,怕你们吃不了这种苦头。”

    这些子侄都是肩负着家族使命来到这里,那里肯就此退让,拍着胸脯一口应承下来,直到真正进入军中方才知道,这军律一词绝不是说着玩儿。一支没有纪律的军队是谈不上什么战斗力的,所以,从一开始,孙永金对他们就只有一个要求,令行禁止,严格遵守军律,这是他从那些克隆人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一个不肯遵守军律的兵,就算他再是勇猛,也宁肯不要。

    经过这么一番布置,一时间,南甸境内,除了原宣抚使的亲信以及跟着钱老三起兵造反之人,可以说是皆大欢喜,投奔得早的有封赏,眼力差一点的,至少也保住了如今的地位,对孙永金的慷慨与仁慈都是一番感jī流泣。

    其实,孙永金根本就没有花上任何成本,钱财来自于宣抚司的府中,官位全都是原宣抚使的死忠战死或是逃亡之后留下的,就连分给别人的土地,也是从钱老三那些人中瓜分出来的。

    不过,大家都是对孙永金极为的感jī,因为不是他,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小头人不会登上宣抚使之位,而他的亲信也永无出头之日,钱老三不会死,那么跟着他起兵的人依然霸着土地,连带着那些弱小的寨子,依然处于钱老三的威胁之下。

    眼看着处置已定,孙永金也觉得该到了离开南甸的时候,拿起一封信来,再细细的看了一遍,上面写到,杨珅正带着兵马集结,而所有的清兵都指向永昌府这么一个地方,在那里,不仅拥有充足的补给,而且可以直接给予腾越增援。于是,他留下孙七,一边训练军队,一边相机攻占那些不听话的土司,必要的时候,甚至于可以废掉当地土司,设置为县,反正在这乱世之中,枪杆子说了算。

    就在这即将离开的时刻,龚宁和各个寨主也为他摆开筵席,只见一座营帐之中,满堂都是南甸的头面人物,一边相互说笑着,一边大口的喝着酒,这时,只见孙永金拿出一封信来,说道,“大家可知道这上面写着什么。”

    众人微微一愣。

    这时,孙永金又是说道,“这是我军哨探冒死送过来的情报,吴三桂派遣他的心腹大将杨珅,集结重兵要向我腾越的根基压过来。”

    众人一听,再看孙永金脸上毫不在意的神sè,然后满堂大笑,一个看起来粗粗壮壮的人站起来说道,“来得正好,我那侄儿刚刚加入南甸军中,正琢磨着如何才能建立军功,如今这厮送上门来,咱们怎能不收。”

    南甸一地,那些寨主和头人们都颇有一番豪壮的气势,听到刚才那人的说话,又是一阵大笑,都大叫着请战,要收割杨珅的人头。

    其中有属于南甸军中的将士,则直接站起身来,就是请战的声音。

    看到眼前的景象,孙永金面带微笑,他一开始就知道杨珅过来的事情是绝对瞒不住的,与其到时侯传扬开来,让人觉得自己躲躲闪闪实力不够,不如现在就坦言相告,反而更能获得对方信任。

    果然,他朝着殿中环视一眼,都是对清兵毫不畏惧的神sè,仿佛胜券在握一样,这正是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