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重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一百零三章:德川家康的家臣(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最后的胜利者,他与丰臣秀吉的关系,就好比司马懿与曹操的关系,最后得到日本统治地位、成立了江户幕府的,正是德川家康。现在这个日本人既是他的家臣,又救过他的命,如果能回到日本,在德川家康心中的地位一定很高,利用价值之大不用多说。

    万历让翻译告诉这个朝仓元助,自己希望通过他,与德川家康建立一种隐秘的盟友关系,明朝有精兵百万,有强大的水师,从辽东到江南,都是大明的领土,只要有必要,大明的军队可朝发夕至,抵达日本海湾。虽然明军不大可能登陆作战,但是德川家康是个明白人,万历知道,自己只要告诉他明军的能力,明朝能提供给他的各种援助都将是巨大的。

    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万历的条件是,如果将来德川家康取得政权,除日本接受自己的册封,进行朝贡外,日本以后可能建立的海军,需要和朝鲜海军一样,在名义上归明朝水师辖制,并且在类型数量上有诸多限制。两国开通海上贸易,为了保证贸易安全,两国都有责任共同剿灭日本海盗(倭寇),特别是台湾、钓鱼岛、小琉球一带的海盗,如果有外国海军的威胁,两国有责任互相援助。

    用万历以前那个时代的话来说:这个条约有点不平等,但是时代毕竟是有局限性的,日本在嘉靖之前,就一直遣使请求册封,开同海上通商,是明朝不同意而已,这也是后来倭寇横行的原因之一。所以其实不平等的只是海军这一点,而日本尚未结束战国时代。海军还未建立成型,所以这个对于现在的他们不是那么重要,应该是会答应的。

    那日本人听了,十分谨慎地要求万历命人用牛皮纸将这些内容写下来,并且附上印章一类的证明,以便以后一条不漏地递交给德川家康。这些万历都一一照办,并且让锦衣卫负责将他通过朝鲜安全送回日本。

    日本人地事情告一段落,这一天。万历如同往常一样接到京中张四维快马送来的奏报,却看到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消息:

    蒙古俺答汗突然率领了十万大军,离开了草原,现在已经到达了甘肃边卫,意欲穿过甘肃、青海二省,到西藏迎佛,此事事关重大。内阁不敢决定,所以报奏于皇上。

    十万军队,而且大多为骑兵,让这样一支恐怖的军事力量直接越过边境,进入大明境内,这是不能让人接受的。而且,俺答汗的目的只是拜佛、迎佛,就算是要亲自去,也用不着倾巢而出,带上十万之众吧?

    万历思虑再三。决定召集辽东四品以上武官,兵部尚书、明远师生等一起商议。

    总兵府大堂上,万历将大概的情况介绍了一番,兵部尚书殷正茂第一个就急了,连声说道:

    “这个万万不可答应,这等北元残余,百余年来,一向与我们为敌。一直想侵入中原,他们破不了我们地九边防卫,就想行此诡计,如若我们放他们进来。他们要是突然发难,过函谷下河北,则京城危矣,此事万万不可!”

    万历点了点头,又问努尔哈赤道:“努尔哈赤,你怎么看呢?”

    努尔哈赤听到皇上连义父都还没问,居然向他提问。有些惊讶又有些喜悦。想了想,说道:“皇上。末将以为,放不放俺答汗去西藏礼佛,关键在于如果放其过去了,这件事情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万历眼睛一亮:“不错,那依你看,让一个外族首领带领族人来拜佛,这个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回皇上,依末将愚见,对蒙古一味的防卫毕竟不是办法,我听说俺答汗还曾于蓟州拜见了皇上,赠与皇上一尊佛像,这次又准备取道甘肃,前往青海西藏礼佛,恐怕是想借佛教来与我们取得相互的信任,如果放他们过去,以后至少不会像以往那样视对方为敌人。”

    “嗯,那这么说,你是觉得应该同意放行吗?”

    努尔哈赤一怔,忙说:“不,皇上,末将只是直觉俺答不会作乱,所以才这么说,并没有什么根据,一切还请皇上定夺。”

    “那李爱卿,你怎么看呢?”

    李成梁看了看努尔哈赤后,面向皇上说道:“皇上,微臣觉得应当放行。”

    “哦?为何?”

    “微臣镇守边关多年,非常了解蒙古人的习性,使用阴谋诡计骗入关内,然后迂回袭击中原,这种计谋别人也许会用,但是俺答汗绝对不会,就算用了,也会被族人所看不起。再者说了,俺答汗的年龄比微臣还大上几岁,年纪大的人,对宗教上的事是很看重地,微臣不认为他还有与我们为敌的心,这次拜佛,想必是真的。皇上要防的,就是不要让他们沿途扰民就是了。”

    万历本来就觉得李成梁会投赞成票,果然如此,因为不管俺答作乱与否,李成梁都有好处可拿,作为将军,怕的就是没有仗打。所以他的话不可全信,人都是会变的,把蒙古人都想象成英勇正直也是过于牵强。

    这时,明远院长赵士桢突然开口说道:“皇上,李将军的结论太过主观,实际上没有人能保证蒙古人确实不会乱来,而且这件事情从风险上来看,明显是弊大于利,我们不应该冒这个险,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