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戚继光营中,也许,在看了戚家军的军容后,他们就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军队。
……
过了几天,在皇极殿上,万历和大臣们商议完一些日常政事后,开口说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想法:
“诸位爱卿,朕有一事要与你们相商,我朝历来都是天子守国门,如今朕登基以来,北边边关承平日久,恐武备废弛,朕欲亲巡九边,以御戎狄,爱卿们觉得如何?”
百官们颇为惊讶,申时行说道:“皇上,虽然这帝王亲巡,我朝已多有成例,但当时的情况是蒙古各部屡犯我边境,天子亲巡,有鼓舞士气的作用,如今蒙古俺答部与我朝修好,多年不曾发生战事,只剩辽东土蛮部不时扰边而已,微臣认为,皇上此时亲巡没有什么必要。”
“申爱卿此言差矣,如果什么事都要等蒙古大举来犯了才加以准备,那又怎么能打胜仗。朕这些年来大力整饬军备,为的就是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如果贪图安乐,一切放任不管,难道就不怕会有第二个土木堡之事?”
“这……”申时行被问住,说不出话来。历史上,太祖、成祖等皇帝亲巡大多是因为战事,宣宗、英宗两位皇帝,也都是御驾亲征,所以在申时行的印象中,帝王到了军中,肯定是要打仗的,既然没有战事,又何必巡视九边。土木堡之变中,英宗皇帝被蒙古俘虏,正是由于准备不足,仓促应战,现在皇上问说如果不整饬军备、未雨绸缪,难免不会出现第二次土木堡之变,这话叫他如何接的下去?
“皇上,”户部尚书王国光出列说道:“我朝历来都有监察御使巡边的惯例,皇上可以派一特使,授于敕命,替皇上代劳,这样一来可以达到视察军备的目的,二来也可不误了朝事。”
“王爱卿说的不错,但是,朕这次要亲巡边关,不单单只是为了视察军务。诸位爱卿可知道,为什么当年东南倭寇横行,福建、浙江各省的士兵们会不堪一击?为什么全国卫所数目过百,却只有九边诸卫可以一战?朕这次北巡,就是为了要大力整饬军务,让九边各卫所之间取长补短,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练兵之法,进而推广开来,让全国各地卫所都能借鉴一二。
朕已决定克日启程,前往蓟州,蓟州与京城相距不足百里,如果有什么大事,可以快马飞报于朕。至于日常朝事,就交给三位大学士共同执理了。”
申时行、张四维、王锡爵三人连忙走出,一起说道:“微臣遵命。”
……
……
当万历在紫禁城中决定要亲巡九边的时候,九边诸卫中的宁夏卫,此时的战事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
灵州城是河西二十四堡的门户,为了守住此城,叛军派了大量兵力驻守,除了一万余灵州土兵外,还有宁夏各处调来的边军,总共三万多人,而官兵也不过四万多人,没有能力攻城,双方在宁夏城外的磁窑寨一带发生大小二十余战,但都未分出胜负,两军呈胶着状态。
但是,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宁夏叛军们万万没有想到,平凉府居然兵败如山倒,举府投降,麻贵率领的南路官兵提前完成了任务,挥师北上,三月底到达了宁夏,与叶梦熊会和,官兵的数量达到了九万。
叛军们原本仗着与官兵在兵力上相差无几,所以布置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从灵州城西的沙井小城,到城东的磁窑寨,都驻扎着重兵,东西对应,成掎角之势。但是现在官兵的数量突然上升为他们的三倍,为了避免被各个击破,杨文遇下令,撤出沙井、磁窑寨,退守到灵州城外。
四月一日,讨逆军大营内,正召开着一场军事会议。叶梦熊坐在上首,群将皆在,分坐于两旁。
“刚才内将官来报,那八千武刚车已经到达,运来粮草五万石,连同军中原来的存量,共有十万余石,如此一来,我军粮草可支二月之久。”叶梦熊说道。
将领们对视了一眼,都很高兴。将领们大多出自武将世家,以前作战,粮草都由各地文官把持,不但效率低下,还经常被暗中克扣,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当今皇上登基以后,首先废除了粮草由文官把持的制度,而改由兵部统一调派,一次性运送一个月的粮食,这样一来,除非武官们自己贪污粮饷,否则再也不用担心粮草的后勤问题。
麻贵笑道:“朝廷运给我们二个月的粮食,我麻贵却不想再打二个月!我们已经休整了两天了,叶总督,可以一战了!”
叶梦熊说道:“嗯,如今叛军已经开始退回灵州城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攻破灵州城了,诸位将军对破城可有什么良策?”
“我觉得让李贤侄故技重施,炮轰灵州,我再带着将士们切断城外水源,阻断援军来路,灵州虽然城池坚固,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
李如松说道:“麻将军,那灵州城比庆阳城更为坚固,而且据我所知,他们也有火炮,想再故技重施轰开城门,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军南北两军会和,在兵力上、气势上都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叛军,如果为了一个灵州城阻碍了我们的攻势,恐怕于全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