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所救之人,还数得清吗?
先生放心,朕不是让你呆在宫中,只为朕一个人看病,你只需要做这两件事,就是勘误药方和防治瘟疫,太医之名不过是一个虚衔,如果有需要,先生依然可以自由出宫,想去哪就去哪。”
李时珍听到皇上有意要让他勘误本草,要让他将正确的行医之道推行全国,这不就是自己当初写《本草纲目》的初衷吗?原本以为自己只能靠着这本书,让天下人知道正确的药性,让那些庸医少害人,只要书能出版,多年以后,人们自然就会慢慢认识到那些药材的真正作用,就会改变原来错误的治疗方法,但是现在这个愿望突然变得近在咫尺,转眼即可达成,李时珍心中又燃起了一股热情,说道:
“谢皇上恩典,草民愿担此任。”
万历十分高兴,说道:“好,传朕旨意,任命李时珍为太医院院判,以《本草纲目》为蓝本,负责编撰医书,但凡常见疾病、疫病,都要一一写明正确的药方,推行全国,特别是疫病所需药材,各地县府衙门都要常备。另外李爱卿还要负责预防瘟疫一事,需要哪个衙门协助的,爱卿尽管提出,需要银子的,爱卿也尽管开口。”
嘉靖皇帝也曾任自己为太医院院判,如今眼前这个年轻的皇帝也是这么任命,职位虽然一样,但是皇帝却是这么的不同。李时珍心情激动,他想了想,说道:“皇上,这些事情事关重大,微臣恐力不从心,请皇上准许微臣会同杨太医等人,另外再物色各地名医进京协理……皇上,微臣遍历天下,知道很多大夫都有家传秘方,却不轻易示人,如果皇上能加以封赏,取得药方编入医书中,也是利国利民之举。”
万历说道:“不错,准了。如果有谁肯献出家传秘方的,只要先生认为有价值,朕绝对不会亏待他们。”
“皇上,不知这本医书,应该如何取名?”
“既然此书是以朕的名义推行全国的,就取名为《万历医书》吧。”万历说完,看到李时珍似乎有话要说,于是问道:“这名字有不妥吗?”
李时珍嚅声道:“皇上……自古以来没有这么命名的,依微臣看,不如叫《万历医典》好些。”
万历哈哈一笑,说道:“就依先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