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令山西数百万灾民果腹?大旱不过是夏季数月无雨,但灾民们以为有朝廷赈济,就疏于自救,早麦不种,晚麦亦不种,入冬之后,常平仓再无余粮,灾民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说到赈灾,自己的第一反应也是开仓放粮,明朝在各乡镇都建有常平仓,它们之所以常年被用来囤积粮食,可不就是为了能在灾年开仓救灾么?现在听到张四维这么说,万历觉得很是新奇,忙问道:“张爱卿可是有什么独到见解?但说无妨。”
“是,皇上。微臣认为,一味靠朝廷救灾,还不如鼓励灾民自救。以往我们鼓励灾民自救,不过是发发布告、分给牛种而已,殊不知田地既然遇灾,哪还能耕种,就算灾情稍缓,能种上麦子、稻谷,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收成的了的,所以微臣认为,应该以工代赈。每逢灾年,由各地县府衙门组织灾民,或兴建水利、修筑河塘,或修缮城池,加强边防,由朝廷付给工钱。这样做,一来可以解灾民之困顿,二来也为朝廷的救灾工程提供劳力,如此一举二得,比单纯的开仓放粮要好上很多。”
万历喜道:“张爱卿所言有理,兴修水利河塘可以为农田供水,预防旱灾,修筑河岸堤坝又可以防来年水灾,何止是一举二得,实在是一举三得。此以工代赈之法大为可行,应该加紧实施为要,朱爱卿,这事就交给你办了,务必在明年之前落实,使百姓每遇灾年,都有工可做,有钱粮可以养家糊口,不再只靠朝廷赈灾。”
“微臣遵命。”工部尚书朱衡应道。
万历心想,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再过两三年,大明就将迎来连绵灾年的开端,为了不重蹈历史的覆辙,单单以工代赈、救灾防灾,不过是权宜之计,再怎么救灾、再怎么赈灾,也不过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全国的粮食总量还是那么多,是禁不起连续灾年的,自己还是得向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地主和士大夫下手才行。
“诸位爱卿,救灾一事,不过是抑制土地兼并的一种方法而已,但却不是最有效的办法,朕有一法,可令天下地主豪绅,不管是否灾年,都无法兼并农户土地。”
文武百官听言,面面相觑,莫非皇上是要立法,用法律来抑制土地兼并?可是这种法令太祖皇帝已经立过,却收效甚微,毕竟人家是愿买愿卖,朝廷又怎么好出面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