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重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六章:一份奏章(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不出万历所料,宁静终于被打破了。这一天,万历刚回到乾清宫,翻开的第一张蓝封奏章,就是关于弹劾的。

    这是吏部给事中杨久蒲上的弹劾奏章,但目标却不是张居正,而是当朝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吕调阳,折子里说,吕调阳在任万历元年恩科文科主考官时,徇私舞弊,纵容当朝多名大员子嗣高中二甲,有失公允,请皇上明察治罪。

    万历看罢,心中暗笑了一声,五年多以前的事情,为何到今天才来说,就算真有其事,事隔五年,难道要那些高中的进士全部卸官回乡?再说了,吕调阳再怎么徇私舞弊,最后的一甲、二甲进士排位都是万历钦点的,皇帝决定过的事,是不可能因为一个言官的弹劾而随意修改的,这样看来,这张奏章的意图绝对不是弹劾吕调阳徇私舞弊这么简单。

    万历稍微想了一下,便明白了:张居正的第二个儿子张嗣修正是在那次恩科中,高中探花,原来,他们的目标还是张居正……

    言官的奏章是要上邸报的,邸报是一种在京朝廷官员中流行的手抄报,如果是大臣呈上来的奏章,就由六科抄送下发,皇帝朱批过的奏章,则由通政司抄送下发,朝廷各个衙门,都有专门的抄报人员,负责抄写上面传下来的邸报。这个邸报系统效率极高,如果谁上了一封重要的奏章,往往一个时辰的功夫,京城中六部九卿的在职官吏就会全部知晓。

    万历知道,这封奏章自然是“重要”的奏章,吕调阳就在午门内的内阁衙门当值,他马上就会前来。

    果然,不一会儿,林庆走到殿口听了一个太监传话,折回来说道:“皇上,吕大学士求见。”

    “传他进来。”

    吕调阳迈着老迈的步伐,一步一步走了进来,跪道:“微臣叩见皇上。”

    吕调阳比张居正还要大上十岁,今年已经六十有三了,他是广西桂林人,三十四岁那年,高中嘉靖二十九年文科榜眼,从此,已经中年的他,开始平步青云,先是任翰林院编修,后来又任国子监祭酒,同时也是万历的启蒙老师,万历登基后,任礼部尚书,不久又进入内阁,任文渊阁大学士,与张居正、申时行等人同为辅臣。

    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身兼大学士和礼部尚书,官居一品,已经是当官的最高级别了,吕调阳这一生,早已经没有遗憾。

    昔日老师跪在跟前,万历不敢怠慢,连忙上前双手扶起,看到吕调阳年迈,颤巍巍地站着,万历不忍,吩咐林庆道:“给吕爱卿赐座。”

    “谢皇上……”吕调阳感激地说着,微微躬身,等皇上回去入座,他才扶着椅子把手坐下,然后说道:“皇上,那封奏章皇上想必已经看过了,老臣愧对皇上,愿意引咎辞职,回乡致仕。”

    万历微惊,原本以为吕调阳是来跟自己解释的,没有想到他开口就要求致仕,吕调阳是万历和张居正都很器重的老臣,万历如何舍得,忙说:“不瞒爱卿,朕其实并不相信那杨久蒲的弹劾,这奏章朕下发给都察院去查便是,如果吕爱卿没有做过此事,不必引咎辞职。”

    吕调阳知道皇上这么说,是有偏袒自己的意思,下发给都察院去查,以自己的地位,查出来的结果还不是他吕调阳控制的?不过,他依然叹了口气,说道:“皇上,其实微臣早已有心辞职,并非全因为此事。”

    “那是因为何故?”

    “皇上,微臣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上个月又得了肺病,到了这几日才有所好转……恐怕不能再为皇上效力了,请皇上准许微臣告老还乡。”

    因病告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万历不便再挽留,只好说道:“既然如此,朕也不便强留,原爱卿回乡以后,能怯除百病,延年益寿。林庆,拿朕所用蟒带一条,赠于吕爱卿。”

    皇帝赠臣子自用之物,历来是无上的恩赐,吕调阳连忙起身,跪拜道:“谢皇上恩典。”

    “吕爱卿快快请起,吕爱卿是朕的老师,又为朝廷辛劳多年,受此蟒带是当之无愧的,吕爱卿可以放心,朕一定会保全你的声誉,不会受此事影响。”

    吕调阳抬头看着万历,此刻在他眼中,万历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懵懵懂懂的小太子了。事实上,万历七岁的时候,吕调阳就是东宫讲师,在他的印象中,万历自从登基开始,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文章和书法,在他这个老师的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年轻的皇上故意将文章写的很乱、很没有条理,似乎在表达皇上他再也不对四书五经有兴趣了。不久,冯保一党铲除之后,自己就被调任为礼部尚书,亲眼看到了新政的实施,作为皇帝的老师,张居正的挚友,他不遗余力地帮助推行新政,他亲眼看到了这个国家焕发着生机:透支多年的国库第一次有了余银;懒散多年的文官系统第一次高效运转了起来;纷争多年的朝堂,第一次安静了下来;甚至这次的宁夏平乱,大明军队有了完善的军备、充足的军饷后,一改往日拖拖拉拉的习惯,一路挺进、劈荆斩棘、无往不利……

    他知道,这个皇帝与嘉靖帝、与隆庆帝不同,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年老,吕调阳很想继续留在朝中,看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