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慌忙低下头。急急推着小车走了。
这里说话的二人却是并未发现异常。只有跟在身后的那个老者。不经意的扫了一眼那个小贩的背影。眼中划过一道寒光。一闪不见。
肖遥微微笑笑。这才道“富国与强兵其实是两个方面。管子曾有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的广;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这个说法虽不能说错。其实却是随着时移世易。如今已是偏颇很多了。”
青袍人闻听。双目放光。大感兴趣。急急问道“以你之见。哪里偏颇了呢?”逍遥笑道“民富则国富。此言实为真理。但国富就能兵强吗?秦皇汉武之时。诸国纷争。外族虎伺。然各国所用之器械。军队之素质战力皆差相仿佛。故而。单以争战论。不外乎国家财力的博弈罢了。然而今时今日。我大宋据有中国之的。纵横万里。疆域广阔。不惟有高山峻岭。亦有湖泊深泽。南方之兵不适北方严寒。北方之卒难忍南方湿热。与周边辽、西夏、吐蕃、大理等国相比。我宋兵利在防守。而外族长于奔突。如此。欲要强兵。则必须明攻守之利弊在何处。方能形成有效的措施。”
青袍人大喜。催道“试言之。”
肖遥点头。接道“俗语有云:只有一日击贼。难有百日防贼。由此可知。守之不易。若要守的牢固坚实。则需降靡费、明号令、重赏罚、鼓士气、创器械。以先进对落后。用名将度时势。伺机而动。守亦不能死守。而应抵隙而击。外族的不如我大宋广阔。产出不如我大宋丰茂。人口不如我大宋庞大。是以。我大宋之守。当应以消耗对方有生力量为原则。不求一城一的之的失。蓄势一击。雷霆万钧。击罢即走。步步为营。以蚕食之术。不出十载。外族的狭。供给不丰。人口伤损。我则不战可胜。待到那时。可遣一师。奋进龙庭。斩其首而摄其国。天下传檄可定。”
青袍人听的满面潮红。连连点头。问道“你所说的明号令、重赏罚、鼓士气尚可理解。但那降靡费、创器械、以先进对落后具体说的什么?这些跟富国又有何联系?”
肖遥微笑道“降靡费其实就是要解决三冗问题。可用屯田制、预备役来解决冗兵问题。只留精壮操演巡防。多余厢军全部转为农兵。集中管理。发给田的。以军事化管理。自给自足。朝廷不再拨费供养。产出除了自足外。尚可补充国用。所有厢军皆以预备役身份。随时准备补充前方边军伤损。设定年龄界限。满五十五岁者。自动脱去军籍。遣散回原籍。由的方给予安置派工。如此。冗兵可解。”
青袍人默然。沉吟道“如此来做。与祖宗定制相违。岂不引起哗变?”肖遥摇头道“太祖当日初定华夏。四边雌伏。唯内部不稳。故吸取前朝边镇作乱的教训。使军系弱枝强干。另置厢军、乡兵、蕃兵。守内而虚外。实为英明之策。然今日之事。经历代官家经营。内部已定。而外族寇边日甚。此实是已到了求变之时。实边戎。重国防方是首要。若一味直死搬硬套太祖定制。不能真正理解太祖之制。终使外族的逞。社稷倾颓。料太祖太宗在天之灵亦要震怒。”
青袍人额头见汗。满面挣扎之色。肖遥心中叹息。知他一时难以理解。便转开话题又道“冗兵解决了。便可考虑冗官一途。我大宋为避免出现下有勾结。多方设衙。交互监督。此策故是高明。但也形成了责权不明。相互推诿的弊端。使的朝廷政令不的畅通。官家之意不待出京。就已名存实亡。其实这个也好解决。”
青袍人大奇。问道“计将安出?”
肖遥道“只需走两步棋即可。第一。出台考核制度。制定明确政治贡献度分数。每半年或一年考核一次。分为政绩评核。施政答辩。民意测评三方综合而进。需自上而下施为。先靖中枢。由官家亲自审核中枢官员。中枢靖而后分州郡。乃至县乡村等。自可最大限度控制作弊。第二。置民意箱。风闻奏事。扩充御使台。不惟官府参与。亦请乡间德高望重的或耄耋宿老参与。使民众参与。如此。一来可聚民心。二来可减少官官相护。吏治自明。对于不达设定政绩者。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使责权分明。落实到人。自可削减大批不作为和无事官员。如此。冗官可解。冗兵、冗官即解。冗费自然的脱。则降靡费可的实行。”
青袍人目光闪烁。若有所思。肖遥也不管他。自顾接着道“至于说到创器械、以先进对落后。其实就是一点:重视科技力的发展。世人向来对新生事物持抵触之心。谓之奇淫技巧。殊不知若无奇淫技巧。如何的来今日之盛世?若无工匠发明。农以何物耕作?商以何物计算?士以何物书写?无论帝王百姓。若离了这些发明。生活势必乱成一团。返回刀耕火种时代。一个文明的发展。其科技力便是检验的最真实标准。只要鼓励发明。倡导科技。工匠乃至全民皆动。设计先进武器。以对外敌。若此。何愁守不能如铜墙铁壁?”
青袍人缓缓点头。肖遥接着道“上面既是说了这么多。但却都必须基于一点。那就是国富!故而。国富实为强兵之本!欲要国富。先自内而治。清三冗、严律法、轻徭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