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蓝衫传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辽国(2/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政不修,政治腐败。

    世宗在位期间,一直不忘重建对中原的统治,多次对中原用兵。951年(辽天禄五年)九月,世宗协助北汉攻后周,行军至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祥古山,由于其他部队未到,所以驻扎在火神淀。其间喝酒、打人、打猎,众将很是不满。晚上,一直有篡位之心的耶律察割将辽世宗耶律阮杀死于梦乡。

    兴盛(951年─1030年)

    璟(穆宗安帝)继位与停止南伐

    耶律璟为辽太宗之长子,951年(天禄五年)的政变中世宗被弑,耶律察割自行称帝,耶律璟和耶律屋质等率兵杀死察割后,被立为帝,改年号应历。穆宗虽讨厌女色,而无所出,但却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长时期不理朝政,国人称之为“睡王”。

    辽穆宗前期,统治集团内部不稳,离心离德,经常发生上层的叛乱,而与中原有关系的蕃汉官员则纷纷南奔或准备南奔,952年(应历二年)六月,萧眉古得欲叛辽南奔后周,阴谋败露,被杀。七月,政事令耶律娄国、林牙耶律敌烈等谋乱被捕后伏诛。953年(应历三年)十月,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等人谋反,事情被察觉后被捕。959年(应历九年)王子敌烈等人谋反,败露后,被拘讯。960年(应历十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寿远、太保楚阿不等人谋反,事败伏诛。十月,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喜隐谋反,事败被捕,因供词牵涉李胡,李胡入狱而死。

    上层不稳,迫使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遂渐兴旺的后周政权。后周于显德六年(959年,辽应历九年)春起发动北伐,辽宁州(今河北青县)刺史王洪举城降。随后攻克了益律关、瓦桥关,在后周大军压境下,莫州、瀛州刺史刘楚信、高彦晖举城投降。后周世宗欲一鼓作气,直取幽州,后发重病,不得不罢兵南撤。穆宗说了“此本汉地,今以还汉,又何惜耶”?。事后部署辽兵收复部分失土,加强防御。

    穆宗又好杀,经常亲手杀人。同时,他又爱好打猎而“竟月不视朝”。969年(应历十九年)二月,辽穆宗被侍人所弑。

    贤(景宗成帝)即位

    耶律贤被推举为帝,改元为保宁。由于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昉、郭袭,使辽王朝出现了一阵清明。景宗对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少层比较稳定。

    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声北汉的方针。景宗前期,辽与宋聘史往还,互贺节日。宋太宗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979年亲征北汉,辽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三月,辽军在白马岭与宋军交战,被击溃,辽将耶律敌烈等人战死。六月,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辽朝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幽蓟。赵光义乘胜进攻幽州,辽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宋军大败,赵光义仅以身免。

    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协助处理朝政。982年(乾亨四年)九月,景宗驾崩,由他的12岁长子耶律隆绪即位。

    隆绪(圣宗宣帝)与承天后

    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时萧绰30岁,圣宗12岁,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绰无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绰及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她重用蕃汉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撤换了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了他们的兵权。靠这样,圣宗和萧绰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绰摄政二十七年,后改嫁给韩德让。萧太后执政期间,进行了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百姓富裕,国势强盛。1009年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风貌,并且还反对严刑峻法,不给贪官可乘之机。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进入疆域的顶峰。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继业。

    1004年(统和二十二年),辽宋订立澶渊之盟,宋每年向辽输送岁币银十万两,缋二十万匹。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多年之久。圣宗结好西夏,西夏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西夏三国鼎立的后三国时代。1031年(太平十一年),圣宗崩,长子耶律宗真即位。

    澶渊之盟

    北宋立国之初即立志要收复辽据有的幽蓟地区,于979年、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避免契丹世袭贵族地位的加强,进而威胁皇权。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萧太后与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峰,辽将萧闼凛战死。辽恐腹背受敌,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