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宝葫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七十三章 钱串子(3/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但在盛夏时,无论昼夜,它都很活跃。在农家,有时白天气候炎热,雷阵雨将至,那潜藏着的蜈蚣常从屋楹掉下,四处乱爬。此时鸡母或公鸡一见就竞相扑捉啄食。鸡能解蜈蚣毒,在《广东新语》里,清代的屈大均早有记述。他说:“蜈蚣,短者也,其长者节节有足,是曰‘百足’。”它“xìng畏鸡,人见百足亟唤鸡,鸡未至而百足僵矣。”

    他还说,蜈蚣“螯人最毒。”甚至被蜈蚣接触过的食物也有毒,“误食之令人腹痛yù死,饮烧酒,或鸡肉羹亦可解。”潮汕有句民谚,说“蜈蚣咬,鸡母捂;钱龙(壁虎)咬起大厝。”也说明鸡能解蜈蚣毒。所谓“鸡母捂”是以鸡屁股“捂”住被蜈蚣咬着的伤口,就能将蜈蚣毒吸出来,化解消毒,使人安然无恙。

    再说鸡母怕蛇。蛇分有毒和无毒2类。在农家,旧时常见的毒蛇有金银蛇(俗称雨伞柄)和眼镜蛇(俗称草鞋踏);无毒蛇,主要是那种俗称为“鸟昏”的蛇。但无论那种蛇,它们在农家,常好爬到鸡寮(窝)寻吞鸡蛋,咬死鸡母。因公鸡脚上有距,敢与蛇斗,不易被蛇咬死。而鸡母脚上无距,又不好斗,一见到蛇就惊慌害怕,常常被蛇咬着脚,遂即瘫软在地,跑不了。最终,鸡母或被蛇毒毒死,或被无毒蛇含吞致它。据此,在潮汕民间又形成一句“养蛇食鸡”的俗语,与汉语成语“养虎遗患”相提并论。

    至于蛇怕蜈蚣,是因蜈蚣斗蛇很有本领。蜈蚣爬上蛇头,专咬蛇的眼睛,使蛇立即失去反抗能力,终因蜈蚣毒致死。蜈蚣还能从蛇口进入蛇腹,将蛇毒死。对此,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也有记载。他说“百足,《尔雅》作《螂蛆》,能伏蛇,每自口入食蛇腹,山行筒置螂蛆,蛇不能近。”

    王凡有些哭笑不得,自己不过是说了个传说故事而已,自己老婆还真信以为真了于是他连忙说道:“当然不用,它很胆小,基本上不会怎么咬人,一吓唬它就会迅速离开的。”说着,对着那条还蜷缩着石缝里的钱串子跺了跺脚。

    佩盈睁大了眼睛,可是那条虫子似乎没感觉出害怕,反而是晃动了下,仍然呆在原地。

    佩盈“扑哧”一笑,“这就是你说的胆小害怕吗?嘻嘻,我怎么觉得它好像呆头鹅呢傻乎乎的也不知道躲闪”

    “呃这条似乎神经有点儿大,是个另类,可能是钱串子中的脑残体或者非主流吧”王凡挠了挠头,最终憋出了这么一句。

    佩盈趴在王凡的背上笑了起来,好一会儿才停住了笑意,“老公,你都快要笑死我啦”接着又看了看那条一动不动的傻虫子,“老公,你还是快点儿把它踩死吧,看着它在我们家里,我有些害怕。”

    “其实钱串子是益虫来着,我们无须担心,而且它还代表着财运呢”王凡安慰着说道。

    钱串子是人们对一种多节的昆虫的称呼。钱串子没有什么毒xìng,以食蚁蛾为生,多在潮湿天气出现,宅室中出现钱串子多是预报有雨。

    在一些农村地区,院场中要晾晒粮食,人们看到钱串子活动,通常会及早收拾粮食,因此,在民间有说法是看见钱串子有财运,实际上是人们通过观察昆虫的活动,以避免因为天气变化而造成粮食损失的一种方法。

    此外,钱串子也用以比喻过分看重金钱的人。例如,张三就是个钱串子,走路时都恨不得能拣个三毛五毛的。

    “而且,这个钱串子还可以用来吃呢”王凡笑着说道。

    佩盈鄙夷地看了看王凡,“这么恶心的虫子,也有人敢吃?”

    “这有什么奇怪的,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人放不进嘴巴的”王凡撇了撇嘴巴说道:“据说,它可以用来烹饪蚰蜒猪肉汤,就是用蚰蜒30条,瘦猪肉100克。然后将猪肉剁成肉末,蚰蜒清水洗净,二味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肉烂熟。每日1剂,食肉喝汤。”

    “这种汤有什么功效没有?”佩盈强忍着恶心问道。

    王凡解释着说道:“这个汤中的蚰蜒又称草鞋虫,xìng温味辛,破积解毒,是用来治症瘕痞满,痈肿噎膈,口吐涎沫的。猪肉润燥解毒,缓解蚰蜒毒xìng。据介绍,此方对食管癌口吐涎沫者疗效颇佳,可连服至泡沫消失为止。”

    “别说了,我都快要呕吐了”佩盈皱起了眉头,捂住了嘴巴,“既然你说是益虫,那就不杀算了。我也回房去,免得看见恶心”

    王凡摇了摇头,随即也跟着走进屋子里头去。他没有发现的是,当他一走开,那条潜伏不动的钱串子,马上就迅速钻走了。其实,刚才那条钱串子之所以不离开,不是因为它傻大胆,而是因为王凡身上的宝葫芦气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王凡身上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它,但是本能中也觉得对方是个庞然大物,似乎对自己有害的,所以不敢靠近,也不想离开,就这么僵持着。如今王凡一走,那气味自然就消散了,那条钱串子当然不会还留在原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