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牵连其中。
当然,说他们手脚一干二净是绝不可能的,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每逢夏日、冬至,这些低级官员给他们按时孝敬的,冰敬,“炭火敬。就基本少不了,更别说是逢年过节了,只不过这些陋习存在已久,一时间想要改变是不可能。此次李登昌贪墨一案涉及到的官员中就有不少是这些一品大臣的门生故吏。
让李修远极其郁闷的是,自从他提高官员俸禄之后,他发现各地官员孝敬给自己上宪和师长的量也随之有了提高。本是为他们解决困难的俸禄,倒好像变成了是李修远这个皇帝自作孽不可活,自己给自己挖坑往里跳一般。
虽然数目不多,但影响不小小几乎成了安场中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对这个无解的题目,李修远除了苦笑之外,真的已经没有办法。
都察院左都御史袁泰自那次在东暖阁中被皇帝一番裸的威胁恐吓后。原以为自己仕途已经到头,本已生了沦为“甘草都御史。的心思,没想到在李登昌贪墨一案发生后,皇帝竟突然让自己成为了彻查此案的首脑人物,当时就傻眼。
对于皇帝为何仍然要这般重用自己,袁泰曾细细的思量过,最后他得出了一个令他又喜又忧的结论:皇帝想让自己当他的刽子手!皇帝不好办不能办的事情由自己来办,该背的不该背的黑锅自己替皇帝背,不好杀不容易杀的人也自己替皇帝杀。
这是傀儡,是皇帝手中肆意摆布的棋子。明知如此,袁泰却毫无反抗之力,不成为愧儡就只能成为死尸。两相抉择,袁泰最终选择了傀儡。当年他本就是朱元樟令之所指刀之所向的刽子手,如今再度成为新皇帝的刽子手,他内心之中并无多大抵触。因为能当皇帝的刀,本身就体现了一个臣子的本事。
已下定决心成为皇帝手中刀的袁泰明白皇帝对李登昌一案的愤怒有多深,所以他带着专案组一行人到了嘉兴之后,立即雷厉风行毫无顾忌的披荆醉棘,拔出萝卜带出泥。揪到一个是一个,对于几位交好同僚奉劝他的“大鱼该放的放,该漏的漏,可抓可不抓的一个不抓,可查可不委的一个不查”一概置之不理。弄的一些本想出面保住自己所爱护的几个门生故吏的朝臣好不郁闷,心底更是恨他恨的直痒痒。
由于僧道两教与李登昌相互勾结。袁泰在查出李登昌之时。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将自己生死富贵置之度外,与平安、徐辉祖两人通力合作。四处搜寻罪证,派出军队将苏州、湖州、嘉兴、松江四个地区各个不法寺庙道观的主持方丈两百人悉数抓回了京师。
一时间,江南官场人人自危小州县府各级衙门几乎都多多少少出现了官职缺漏,拍手称快者有之,暗中嫉恨之人更不少。可想而知,袁泰的这一番铁腕动作在江南地区掀起了怎样的一场大地震,而百姓们更给袁泰冠上了“铁面无私,的称号。
好在李修远对这一切早有预料,立即命吏部文选出贤才德良之辈赶赴江南地区上任,并将自己曾让吏部尚书张幼密切关注的官员分守在各衙门中的重要职个上,曾经失去天子恩宠的大明才子解诸在这一次江南官场洗牌中被委与重任,担任淅江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从二品官衔,相对于他曾经担任的正三品江西按察使。算是提升了半级。
江南乃国家赋税重地,解诸为人虽狂放不羁,却刚正不阿。留在中央朝廷固然能帮助到皇帝许多,但李修远更需要解诸这样的人才替他掌管一省之地。因为朝廷有他皇帝一人,足以摆平掌控全局;而地方上。他却分身乏术鞭长莫及。
由于朱元璋定都南京,朝廷中央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南方人。江南官场的大力洗牌,对朝廷十八个大小衙门都直接冉接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二品大臣虽无什么变化,中层干部则结合今年的京察和锦衣卫搜集来的情报,做了相应的调动调整,一些尸位素餐不干实事的老油条官员纷纷落马,换成了一批新晋的血液。官场之间本就错综复杂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而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