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超脑回明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委婉改制与强烈抵制(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时期。不过那时是表示双方相互敬重的意思。但自汉代开始,跪拜之礼就完全变味了,成了封建时代特有的代表阶级尊卑的重要标志。不过在元朝灭亡之前,都仅限于臣子对君王行跪拜之礼。

    直到明朝,朱元璋为了更进一步的体现君主高度专权,他把跪拜之礼普及到了整个大明朝廷,从此之后,跪拜之礼三分六等,除了臣子面见皇帝时要行五拜三叩之礼,下级官员拜见上级官员时也要行普通跪拜礼。

    在封建时代,跪拜礼是鲜明体现严格等级制度的标志之一,它的存在为维护君权的统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天下所有臣民给皇帝行五拜三叩跪拜礼的规矩是没办法取消的。只要这个社会还是封建君权统治的社会,只要还有君王存在,跪拜礼就必然会存在。

    但官员与官员之间也要行跪拜礼,这让李修远感觉实在太繁琐,也没意义,徒然浪费时间和精力罢了,而且这种跪拜礼会给大部分职位不高但却正直的下级官员们造成一种人格上的侮辱和精神上的践踏。

    李修远知道,在官场上,这跪拜礼一旦形成一种习惯和制度,必将会导致天下臣民的思想产生严重的奴化意识,这不仅会限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就会阻碍李修远即将在大明逐步施行贯彻的各种改革措施。

    但要在整个大明废除跪拜之礼,无异于痴心妄想,哪怕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至今依然没办法完全废止跪拜之礼。

    让李修远印象深刻的是1897年梁启超提出废除跪拜之礼时,湖南士绅叶德辉即曾猛烈批评梁启超:“竟欲易中国拜跪之礼为西人鞠躬,居然请天子降尊,悖妄已极。”

    到了南京临时政府废除跪拜礼,特别是祭天祭孔等大典中的跪拜之礼后,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康有为对此十分不满,竟气急败坏地质问国人:“中国人不敬天,亦不敬教主,不知其留此膝以傲慢何为也?”

    由此可见,废除跪拜之礼的努力,自始至终必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且积淀愈深愈厚,清除愈艰愈巨。

    正是鉴于这些教训,为了能有一个缓冲的余地,李修远今天只宣布废止官员与官员之间的跪拜礼,而保留了大臣们面见皇帝时依然行五拜三叩的制度。

    事实上而言,李修远也只打算废除官场上的这种跪拜礼制度而已。

    因为从原始文明至今,跪拜,已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跪拜礼代表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是行礼之人对受礼之人的崇敬、尊重和孝道。如在民间中盛行的祭祀、祝寿等风俗中的跪拜礼。

    因此跪礼不等同于封建,而是我们传统的精华。我们不能以单一片面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而应该是辩证全面的诠释它所存在的意义,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旦跪拜礼与金钱、权势以及其他利益有了牵扯之时,那跪拜礼的精髓就完全变了味,比如在官场中下级官员给上级官员行跪拜礼,就完全扭曲了跪拜礼的真正含义,是一种陋习,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李修远想来,自己废止了官员与官员之间要行跪拜礼的规矩,这对于大明的所有官员来说应该都是一个福音吧,毕竟整个大明朝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都要向别人跪拜的,所以自己这个旨意定然无人会反对。

    可是,当李修远微笑的望着广场上面面相觑惊愕不已的文武百官后,他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相当离谱。原以为自己已考虑的足够周全,但自己依然还是没能透彻的了解这个时代以及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人。

    “陛下,此举大为不妥啊。”吴亮刚收好圣旨站回御座一侧,跪着的文武百官中立即有一人跪爬到御道中间高声呼道。

    堂堂朝会上,居然有人不请上奏就高声大呼,简直就是找死。一时间,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到了那违背了礼制规矩的官员身上。

    “何人在此喧哗?”李修远眉头微微一皱,脸色不悦的盯着那名满脸悲愤之色的官员道。

    “陛下息怒,微臣礼部侍郎黄魁有本奏。”自称为礼部侍郎的黄魁慌忙伏地叩头请罪。

    “嗯。”李修远面无表情的从鼻间里哼了一声,面沉如水的看着这个第一个蹦跶出来的黄魁。

    “陛下,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礼者,法之纪纲也。礼之正于国,犹衡之于轻重,绳墨之于曲直,规矩之于方圆,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太祖高皇帝承《周礼》继汉唐古制,于天下臣民行跪拜之礼,意在齐之以礼,铸之国兴,开历朝历代之先河。今陛下竟以区区一通州同知之妄言而废止跪拜之礼,不符《周礼》,亦有违祖制,恐伤国本。愿陛下以我大明江山社稷为重,收回成命。”郑居贞直起身,将略微有点歪的乌纱帽扶正,然后神色肃然的说道,其言辞煞是激烈。

    “启奏陛下,微臣吏部左侍郎毛太有本奏。”郑居贞还未回班,又一名年约四十左右的文官从文班中出声奏请。

    “准。”李修远微微瞟了毛太一眼,面无表情的从口中吐出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