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的望了方孝孺一眼。方孝孺默不作神,心中却是暗自叹了口气。
“臣卓敬参见陛下,躬请圣安。”东暖阁房门打开,一个年约三十余岁,身高将近一米七五的相貌颇为俊朗的青年迈步踏了进来,眼角余光扫视了一眼在场诸人,径直走到李修远跟前稽首叩拜。
“圣躬安。卓爱卿平身。”李修远微微一笑,点头说道。
“谢主隆恩。”卓敬谢恩起身,便站在一旁,静候皇帝发话。
李修远上下打量了一眼这个被史书认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的天下奇才卓敬,见他年纪不过三十,却是神态不卑不亢一身浩然正气,心中不由对他多了几分赞赏。难怪历史上朱棣在杀死他后抄他家时,亦为之慨叹:‘国家养士三十年,不负其君惟卓敬尔!’
“卓爱卿,当知朕今日召你前来所为何事吧。”李修远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回陛下,微臣知道。”卓敬神情恭敬的答道。
“好,那就说说你的看法。”李修远指了指站在一旁的齐、黄、方、陈四人说道。
“是,陛下。正如微臣在奏本中所言,燕王智虑绝伦,雄才大略,酷类高帝。北平形胜地,士马精强。恐其对我大明造成大患,是以臣认为宜将其徙封南昌,万一有变,亦易控制。”卓敬应答了一声,便一脸正色的对李修远说道。
“陛下,微臣仍不同意卓大人的提议。正如卓大人所言,今燕王雄踞北平,大势已成,对我大明终是大患,若执意要将他徙封南昌,不是不可,而是不易。若燕王以坚守戍边抵抗北元为由而拒绝徙封,其难更上。”卓敬话音才落,黄子澄立即出言反驳,很显然,他对卓敬这个提议是很不赞同的。
“陛下,高皇帝分封诸王,比之古制,既皆过当,诸王又率多骄逸不法,逆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而今陛下初登大宝,实不宜再起他乱,唯有徙封之策方能干戈不动的将燕王之大势不削而自削,由此便可将大患消弭于无形矣。陛下,臣所言天下至计,愿陛下察之。”卓敬似乎打开了话匣子,嘴巴一张,便滔滔不绝的说道,浑然不顾脸色略微涨红的黄子澄等人,尤其是最后一句‘天下至计’更无疑是等于直接狠狠扇了黄子澄等人一巴掌。
“卓大人,若真如你所言,那自然甚好。可若燕王以抵抗北元为由而执意不从呢?”黄子澄这回是真有些急上眼了,唯恐皇帝采纳了卓敬的建议,那对于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可是一大打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黄子澄直接把话头转到了卓敬身上。
一时间,原本应当群臣聚首心平气和共商国事的东暖阁,因为黄子澄与卓敬两人之间的据理辩驳而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李修远这个始作俑者眼见两人就要掐架,不由瞠目结舌,他怎麽也没想到一向稳重的黄子澄居然也会有跟人急上眼的时候,而卓敬的谈吐自若和面不改色的淡定倒是让李修远心里对他更加赞赏。
方孝孺等人更是没料到态势竟会发展到这种地步,都不由目瞪口呆的看着脸色涨红的黄子澄与一副气定神闲模样的卓敬,最后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落在了东暖阁内唯一能制止事态严重化的皇帝李修远身上。
<ahref=http: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ahref=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