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领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2章 老对手(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来的军区干部冲上楼,只见昆明军区政委兼云南省委员会主任谭甫仁将军仰面躺在血泊里,仅着汗衫和裤头,爱人王里岩也满脸是血。

    周相问讯后,极其震怒,亲自下令一查到底。

    经过缜密的侦察,专案组的调查,竟然意外搁浅。后来,在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指证下,凶手终于浮出水面。

    涉案的王自正,解放前曾跟随其堂兄带领的反动“还乡团”对老家的村庄反攻倒算,枪杀了村武委会主任。解放后,他改名混入队伍,编造假档案,骗得组织信任。

    案发前,王自正刚被提拔为军区保卫部副科长(副团级)。在专案组去抓捕王自正的时候,王知道逃不过去,开枪自杀了。

    侦破工作进行到了这个时候,应该说案子已水落石出。但这时,一件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军区保卫部部长、专案组成员景儒林上吊自杀。这又给本案平添了几分神秘和离奇色彩。于是,专案组有的领导认为案子远没有破,甚至主观断言:这是一起集团作案的案件。

    直到1978年6月,经过前后两套专案班子反反复复、曲曲折折长达7年半的侦查、复查,最终,结案报告认定:杀害谭甫仁及其夫人王里岩的凶手正是王自正;本案的性质属阶级报复,系反分子王自正个人作案。保卫部部长景儒林的自杀,系他自感保卫部内部人员作案责任重大,“没脸见人”,而采取的极端行动,与本案无关。

    此案是建国后,遇刺身亡的军方最高级别的将领。以至于,周相阅毕昆明军区呈上的《关于谭甫仁同志遇害经过初步调查报告》后,作了重要批示,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此乃建国以来最糟糕的警卫人员。要引以为戒”

    王学平心说,就连戒备森严的军区大院都可能发生意外,何况是大庭广众之下的大马路呢?

    保卫工作无小事,王学平今天带了这么多人出来,就是想集思广益,不留下一丝一毫的安全盲点。

    随行而来的南琳,一直默默地跟在队尾,没有象其他的中层领导一样,拼命往王学平的身边凑。

    南琳原本今天轮休,大队长江克东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居然把她也给叫到了现场。

    和治安处长韩健商量了一番路面的控制预案,王学平招手把江克东叫到身边,问他:“江大队,你看看这附近的高楼,要完全控制起来,需要调配多少警力?”

    江克东原本是刑侦局的一名中队长,市局特警(防暴)大队成立那年,他被当时分管治安防暴的副局长耿剑锋看中了,调去当了大队长。

    这在当时,属于越级提拔了,好在特警大队本身并无多少油水,局里主事的梁红旗也就给了老耿一个面子,任其做了安排。

    按照官场上通行的准则,江克东应该算是耿系人马。由于,耿剑锋旗帜鲜明地靠了过来,王学平因屋及乌,对江克东倒也客气。

    江克东仔细地想了想,皱着眉头说:“王局,这事非同小可,我需要和南副大队商量一下,您看?”

    王学平有些奇怪地望着江克东,他心想,堂堂大队长怎么连这么点事都算不清楚呢?

    “王局,我们大队因为工作性质的问题,实行的是岗位负责制,控制高楼的要点,平时一直是南副大队主抓,具体的细节方面肯定比我更清楚。”可能是看出了王学平的疑惑,江克东赶紧做了解释。

    王学平晒然一笑,敢情人家特警大队已经提前施行了专业化的管理。让专业人士去做专业的事情,正是天朝最最缺乏的东西,由此看来,这个江克东不怎么简单呐。

    见王学平点头同意了他的提议,江克东赶紧把南琳叫了过来。

    简单地向南琳介绍了一下情况之后,江克东把她带到了王学平的面前,耿剑锋担心王学平对江克东有看法,眼珠一转,提前出面想打个圆场,他笑眯眯地望着南琳,态度和蔼地说:“小南,王局这人不仅心胸开阔,视野宽广,平易近人,而且最喜欢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你不要慌,即使你说错了,也没啥关系。”

    对于耿剑锋赤luo裸的吹捧,王学平暗暗感到好笑,以他的见识,甚不喜那些夸夸其谈的干部,类似江克东这种十分务实的部门领导,反而更容易获得他的赏识。

    “南琳,既然是你的专业范畴,我和耿局都想听听你的精辟见解。”南琳是王学平一手提拔起来的特警大队代理副带队长,他自然希望她能够说出用有的东西。

    南琳发觉王学平目光炯炯地盯在她的身上,原本平静如水的心态,泛起了一丝微澜,刚才,出于女人的直觉,她发现王学平的视线有几次曾和她相遇,却是一扫而过,压根就没有停留下来的意思。

    女人的直觉是极其可怕的,从王学平清澈的眼神里,南琳完全找不到和梁红旗相似的贪婪,这说明,王学平压根就不是因为相貌的原因而提拔她。

    “王局,我刚才也仔细地看了下,这附近一共有十七座十层以上的高楼。按照必要的控制要领,要想完全掌握住这些高楼内的动态,每栋楼至少需要安排十名得力的干警。咱们特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