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龙之大醉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0章 翰林学士(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后一句而词意大变。

    这首词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乃是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但他此时初中状元,正是得意之时,没来由地在最后沉郁一番,却是大为不妥了,且也有些煞风景之嫌。

    此词一出,全殿皆惊,苏轼第一个夸口赞道:“好词!”余者也有不少皆异口同赞。

    沈醉心下笑道:“当然好词,这可是入了语文教科书的!”瞧着苏轼第一个称赞,心下不由想道,这辛弃疾与苏轼同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后世常将二人合称“苏辛”,词风相近,自是容易引起苏轼的共鸣。想到此处,却也不由心下感叹,这二人一个北宋,一个南宋,缘锵一面,实是至为可惜。否则这两大词人的相识相会,实可比肩唐时的大诗人李白与杜甫。

    赵煦闻得沈醉此词,忍不住心中大大一个惊喜。瞧了那边太皇太后一眼,忍不住心下得意,在上笑道:“当真是好词!”

    太皇太后在帘内点头笑道:“果然是好词,沈相公这首词豪放之气可比之苏相公那首《念奴娇》了。”她将沈醉与苏轼相提并论,对于沈醉之才自是再无所疑,对于他初得状元便授翰林学士之职也是再无异议。

    她无异议,刚被他提到的苏轼却是有异议了,朝向沈醉问道:“沈相公这首词可是填的《破阵子》吗,如是,下阙却是少了最后一句,与上阙不相对称了?”苏轼这一问,立马让众人回味过来,也才注意到这首《破阵子》确是少了最后一句,纷纷附议。

    沈醉转向苏轼笑道:“苏大人目光如矩,我填的确是《破阵子》,下阙也确是少了最后一句。”

    “沈相公却是为何不填完呢?”苏轼不由问道。

    沈醉道:“有时候,残缺也是种美!”他的理由哪能说出来,当下只得拉来这么一个勉强的借口。

    苏轼心下却是觉着沈醉这句话甚有道理,点了点头,不再相问。

    左列文官中段一四十来岁的官员出列,向殿上赵煦拱手道:“沈相公这首词未能填完,令人甚觉为憾。臣斗胆不才,愿接这最后一句,以补其憾,望陛下首肯。”

    沈醉闻声看去,却见这人乃是时任户部侍郎、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府尹的蔡京。先前院中相候之时苏轼曾为他介绍过,闻得蔡京这奸臣大名,想及他徒弟武松、周侗徒弟卢俊义与林冲,还有时迁这帮后来的梁山好汉,他当时就有种想当即一掌劈死这家伙以除后患的冲动。不过最终还是咬牙切齿地忍住,皮笑肉不笑地与蔡京见了礼。

    想不到现在这家伙却要来狗尾续貂,沈醉斜眼瞧着他不由心道:“我看这家伙哪里是想补什么憾,不过是想便着法儿地拍皇帝马屁罢了,却要看他能续出个什么来。”

    赵煦心情甚好,闻言笑道:“蔡卿即有此意,便请续之!”

    蔡京谢过赵煦,微一沉呤,便即拱手道:“臣续‘持戈策马征’。”

    “‘了却君王天下事,羸得生前身后名。持戈策马征!’嗯,不错!”赵煦连着前两句吟了一遍,点头道。

    沈醉自己默念了一遍,也觉着还不错,不由心道这蔡京倒是还有几分真材实学。

    “臣也请续一句,‘男儿付此生’。”有了蔡京开头,便有人附骥其后。当下便有人争先恐后,七嘴八舌,请之一续。

    沈醉见得这种情况,不禁摇头苦笑。其中虽也有几句不错的,却是总觉着没原来的好,也失了那种意味。或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作怪,不过他终是觉着没有一句能比得辛弃疾原创的那一句。

    殿中众人以此为题,也不管是拍马屁还是显摆自己的才华,文官基本都请奏续接了一句。当然也有不少人未同流合污,苏轼便在此列,他弟弟苏辙也未请续。

    这一番请续,又花费了不少时辰。太皇太后年纪已老,最近又有些精神不佳,未待朝散便先行告辞离去,众人恭送。等到要续的人都请续完毕后,众人又讨论了哪句为佳,然后选了几个出来,一一记下比较,却是最终未能敲定。见日影渐西,已至傍晚,便即作罢,留后再议。随即赵煦宣布散朝,并往集英殿设宴相庆。

    赵煦先行离去,百官恭送。随即便有太监带领众人往集英殿而行,到得之时,美酒佳肴已然摆上。众官按序入座,等到赵煦来后众人三呼拜过方才在赵煦的首允下开宴。开席不久便即有宫女进殿来歌舞助兴,殿旁两侧自有乐官奏乐相和。

    众人一边食用着美酒佳肴,一边欣赏着佳人歌舞。席间不谈政事,只论风月,又有几名文臣即兴填词送上以助兴。杨东辉与王荣林二人见先前沈醉在文德殿时出了采,此时也各填了一首词向赵煦献上。

    君臣共乐,尽欢而散。

    宴散之后,沈醉便即随同百官出宫,一路上许多官员争相结纳,并要宴请沈醉。沈醉不想与他们有什么纠缠,且又嫌麻烦,便一一婉言谢绝。

    回到家中时,燕千寻、木婉清、阿碧三女还有武松尽皆在院中相候,木婉清笑言道说是他再不回来,便要闯进皇宫去找他了。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