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上一单。
很多大户或者殷实人家属于跟风类型的。
开始的时候,大家不太信得过这种买卖。
东西还不知在哪儿呢,就要先付银子,这哪儿成?
万一投递行买不来东西,又赖着不给退钱,岂不是得报官打官司?
这家投递行是接过圣旨,有皇帝御赐的牌匾,谁打官司能赢的过他们?
但是,随着投递行生意越来越多,捎信捎物的,都能送来回执。
而诚运的投递小子们每日在街上来往,给各家各府送包裹物品。东西送到了,还要个信物回执,各种手续齐全。
代购物品的府邸和商铺,拿到东西也是交口称赞。
于是,各种跟风的,也就一个个的开始入坑了。
代购这种模式,只要买过一次,就不愁第三次、第五次。
投递行的生意兴隆,转眼就是七月下旬,眼看就是康豪成亲的日子。
嗯,是二婚。
虽然是二婚,但对康豪的意义不同。袁冬初和顾天成说好了,一定要去捧场。
不但他们会去,还约好了姜成华和陈子更两人。
这两人前两天还派人来问,什么时候可以启程。
而袁冬初迟迟没有动身,则是在等秦向儒关于通州和万顷仓的搬迁上疏。
不论是通过通州府送交朝廷,还是秦向儒自己来京城,都得给她个信儿才对。
这一点讯息都没有是怎么个情况?
正在她困惑的时候,七月二十,诚运投递自家的信件来了。大大的一个信封,拿起来也甚是厚沉。
就在后院堂屋,袁冬初拆开了信封,先看了顾天成给她的来信。
就像他们商量的那样,通州知府果然对搬迁这事儿表现的很冷淡。
大概因为秦向儒是大儒秦睿的儿子,知府说话倒也客气委婉。
不过意思也很明显:大河南北贯通也有几百年了,通州一直安然无恙,显然是秦公子你过于忧虑了。
人家是真的客气,没说秦向儒杞人忧天。
然后,事情又在秦睿那边耽误了一段时间。
秦向儒把他写就的上疏交给他老爸秦睿,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顾天成也按照他和袁冬初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