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粮本去办理下一年度购煤证,居民购煤的时候要持证票到指定的煤店排队拉煤。
每年年底是领取煤票的时间,一百市斤煤票可以从农民手里换十个鸡蛋,煤票也是实实在在的有价流通券。
领取煤票的顺序,也是由单位牵头,居委会,户口,根据姓名人数煤卡,有了领取票证,将来才能去买煤球。
他家的煤球本子之前谁家需要会换给同事用用,现在他家自己要用,肯定不能借给旁人了。
只是这煤球不够用的情况下怎么整?
“你们做饭别省,该用就用,实在不行咱就买高价煤,五分一块儿煤饼(现在还没蜂窝煤)人家做好的那种,咱还省事儿了呢!”
“爸,这煤饼不好买吧?家家户户都紧张着呢!”
“卖豆腐卖的也认识了几个人,应该可以,回头我再去了,就问问,五分不行,就七分呗,有钱还怕买不到?”
丁薇仔细想想,似乎有点道理。
麦收季后,他们像蚂蚁搬家一样往城里搬东西,有人问起来,爸爸就高兴的跟人家说。
“厂里面分了一套房子,孩子们以后都去县城上学了,来往也方便。”
丝毫不提租房子和买房子的事儿,因为没人见得他们好,虽然这瞒不了太久的时间,但至少现在低调了。
等到周末爸爸借用拖拉机,一次就把家里的大件全给搬了过去。
用老爸自己的话说:“搬吧,反正早晚都得搬,先搬出租屋,房子下来搬到新房去,也省了这中间的曲折了。”
等她6月底放暑假的时候,家里几乎是搬空了,就剩下一些日常小件所用,将就着能在家里住的必需品。
城里是不允许养鸡养猪的,爸爸也省事儿,直接把猪卖给了生产队,毕竟其中一头是任务猪,没到年底,生产队也舍不得杀,两头猪加起来也就二百七十斤左右,按照一斤九毛的价格进行了收购,最后得了230块钱左右,因为还要扣一些乱七八糟的费用。
鸡是老母鸡,还是活的,到黑市上能卖两块一斤,三只鸡加起来也就十二斤重,卖了二十五块钱。
家禽牲畜解决了后,自留地的庄稼隔三差五的回来看看就行,房前屋后的菜爸爸也得回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