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葬在了小树林里的墓地里,在还没有分地到户的时候,他们这边是不能葬在公家的地里的,自留地也经常的换,更加不能安葬,所以就给化了一片相当于公墓的地方,这里种了很多树,远远望过去就是一片小树林。
因为河堤外面的河滩地经常被淹,所以这片小树林划分在了河堤之内,河堤下面的地以后也要种上树,没什么收成,听爸爸说已经规划成了墓地。
这年代墓地很好找,不像后世不允许有坟头的出现,想要找墓地还得想办法做记号。
有时候夏收之后的秋播大坝地,地标一消失,连坟头都找不见了,所以很多人都用自己的步子去确量坟头的位置。
丁薇虽然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每年都会跟着爸妈来这里给长辈祖先们磕头。
他们买点银箔编成元宝,点上香案,拿上买来的贡品,点心水果或者自己家炸的糖糕麻糖麻花什么的,有的甚至端着饺子过来,都是拿自家最好的东西过来供香,有条件的还会放一挂鞭炮。
爸爸还会和叔叔们一起,将坟头上的草拔掉。
虽然每一家的祭祀时间不同,但是大家族的时间却是相同的,比如他们这一大家,约定好的时间会及时再去通知一遍,姑姑们也来了,但他们的孩子和男人都没来,这个时候就凸显出外嫁女的地位了。
倒也不是咱们华国人非要生儿子,因为生儿子的确能起到传承的作用,反观女儿,嫁到了别人家,就会去给别人家的祖宗上香,这边还不算太封建,有些封建地方的宗祠只允许子孙进去,女儿和媳妇都被摒弃在外的。
供香外的食物都是要带回家的,姑姑们带来的东西从没想过再带走,这也算是每年来娘家爱转转提的东西了。
除此之外,有合适的衣裳姑姑也会给他们留着,每家都分点儿,虽然他们来往的不多,姑姑的孩子们逢年过节也没来看过爸妈,但他们也嫌少去看姑姑,所以说谁也别说谁的好,谁也别说谁的不好。
亲戚之间的往来可不就是这样,和叔叔之间的来往,真的比姑姑们勤快多了,主要还是近。
“采莲进城照顾老太太去了?薇薇啊,这事儿靠谱不?”
丁薇点头,“怎么不靠谱,是我妈那边的亲戚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