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四哥来,能坐得住,看书也很认真,只不过暂时看不出来是不是读书的料,等到了初中,课业难度增加,他要是学起来轻轻松松的,那将来就往大学生的方向发展。
晌午,妈妈包了两种馅料,一种辣的麻辣豆腐馅,一种不辣的白菜豆腐馅,这都是丁薇出的主意。
杂粮面包出来的表皮有些发黑,但这不影响馅料的香,一口咬下去,差点把丁薇感动的哭出来。
“妈,连续吃了半个月的红薯,我都感觉自己快要成红薯了,这豆腐真好吃,太好吃了。”
“红薯没下来的时候,你们天天想着烤红薯,这红薯下来了,天天吃,你们又不愿意了,幸亏你爸还有一份工资,要不然咱们家这么多孩子,还真得天天吃红薯了。”
今年发的红薯多,粮食少,谁家不是紧着红薯先吃,粮食放后,要不然哪能等到夏收的粮食下来咧?
即便是天天吃红薯,也是有合理性规划的,不是你想吃几个,就能吃几个。
现在红薯的吃法已经被当地百姓尝试了个遍,红薯干磨粉掺和着粮食吃馒头,红薯和粮食一起煮着吃,上锅直接蒸着吃,切成片放到鏊子上炕着吃,还有的蒸熟拍成饼煎着吃,最好吃的方法大概就是漏成粉条,白菜炖豆腐粉条吃了。
自打她会做豆腐之后,妈妈婶婶她们只要一有空就商量着泡豆子学做豆腐,对此她也都倾囊相授,还顺便研究出了做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的一些比例,妈妈学的认真,婶子一遍感叹她聪明,一边鄙视着自己的子女。
“咋同样都是孩子,你家的都比我家的聪明咧,这闺女可真厉害,随便看一下,就记住了,关键还真做出来了,你说说,她长大得多厉害啊,嫂子,你可真有福气,这老五就是不简单!”
妈妈也觉得与有荣焉,不过她低调,“这事儿咱自家人知道就行了,到了外面可别说,”
婶婶们自然也知道这个理:“放心吧嫂子,我们跟着学已经占了大便宜了,哪里还会出去说去?不过这豆腐这几天算是吃带劲了,我连我娘家那边都没吭气,就说是买来的豆腐,以前觉得吃豆腐都是奢望,还得花钱排队去买,现在好了,想吃就能做,跟做饭一样,这是以前做梦都梦不到的啊!”
豆制品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