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除了必要走亲戚,过节,交学费外,没有什么大的开支,吃饭不花钱,衣服拾故堆儿,爸妈穿的也是姑姑姑父和姨姨姨夫的,他们兄弟妹则捡的表哥表姐的,谁也不嫌弃谁,反正大家的日子都这样朴素,更加没有攀比虚伪的想法,多么纯真的年代啊!
这个年代的孩子都很简单,只要能吃饱肚子,让干啥都行,特别好使唤。
丁薇自打懂事儿后,也有偷懒的时候,别的哥哥她不好指挥,小哥可是一只守在她身边鞍前马后,渴了给倒水,想吃零嘴给摘黄瓜番茄,想睡觉还陪睡,热了给扇风,冷了给添衣。
其他三个哥哥,一放假不是给她掏鸟蛋,就是去河里面抓鱼改善家里的伙食,反正有哥哥们在,似乎压根儿就没机会体会这年代的不容易,因为她从生下来吃的就是细粮,全家独一份的,她也没有相让的意思,但在心里面默默的记下了哥哥为她做的牺牲,只要她到了自食其力的年龄,就一定反过来补贴他们。
一场秋雨一场寒下来,天是越来越凉,去年这个时候她还穿开裆裤,今年妈妈已经将她所有衣服都缝了起来,生怕再冻着她的宝贝疙瘩。
秋收忙起来的时候,爸妈又不沾家了,大哥二哥放了学也会去地里帮忙收秋,会根据他们干活的量记工分,三哥四哥则去割猪草,她则被寄放到三婶儿家跟着小兰姐姐喂鸡喂鸭。
二婶儿也是个劳动好手,孩子三四个月身体硬扎后,就提着篮子去地里面干活,哭了抱起来喂喂奶,睡了就放到阴凉地方找休憩的老人帮忙看一下,非常辛苦,但也是这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大多不满周岁的孩子,都是这么在田间地头长起来的。
她小时候其实也是这样,只不过哥哥们乐忠于帮忙,她自己又有前世的记忆,所以看起来比其他孩子省心省力。
二婶家这个儿子身体素质还不错,哭声格外的嘹亮,尽管姐姐们放学就会去地里把他接回家带,但比起她的懂事,大家都说这建成不好带,不听话,但凡有她一半懂事,他们也不用这么累了。
这就是有记忆和没记忆之间的区别,大部分孩子,不都是平凡人么?
她若非大义牺牲,又怎会拥有这样的人生?
说来说去,还是功德,人啊,就得做好事行得正,这样一来,